新闻中心

返回上一页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2023年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指导意见

发布日期:2023-10-10 阅读次数:195次

      当前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前茬作物生育进程基本正常,有望实现适期收获腾茬。但近年来该区域小麦播种普遍偏迟,秋冬种期间极端性天气频发,冻害、渍害、干旱等灾害时常发生,抗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。要落实好“七分种,三分管”理念,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,力争苗全、苗匀、苗壮,确保安全越冬。

       按照市场化导向、区域化布局、规模化种植、标准化生产和周年粮食高产高效的要求,合理规划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,重点推广抗湿、抗倒、抗病性强(主要是赤霉病、白粉病、纹枯病)、黑胚率低、抗穗发芽、商品性好的优质高产中筋、弱筋小麦品种,部分地区可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。在有条件和基础的地区,适度发展糯小麦等特色小麦,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。

       近年来,该区域秸秆全量还田与小麦播种质量矛盾突出,要根据墒情和茬口选择适宜的耕作播种方式,特别是注意提高秸秆还田质量。水稻收获机械要普及切碎、匀铺装置,碎草长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,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,稻草匀铺不到位须人工辅助撒匀;如果稻草切碎长度过长或水稻收获时留茬过高,收获后应采用专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,秸秆粉碎机要匀速行驶,粉碎刀要贴近地面,确保留茬及秸秆粉碎彻底,分布均匀。耕翻后要及时耙实、镇压,使土壤细碎,上松下实,底墒充足,防止水分散失。

      小麦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有效预防多种苗期病虫害。要针对小麦纹枯病、散黑穗病、茎基腐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发生情况,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处理;适期早播小麦也可适用化控制剂拌种,促进生根、发蘖、壮苗。严格控制拌种用药量,现拌现用,当日播完。

要进一步优化农药施用种类、施用方式和时期,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,封杀化除;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化除效果不理想,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喷药化除,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,防止药冻害的发生。推介机械喷药机具与配套技术,降低农药使用成本,提升农药使用效率。

      机械播种。对水稻收获较早、腾茬及时、墒情适宜(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80%以下)、土壤适耕状态好的田块,可选用小麦精播机、复式作业机或宽幅条播机,行距20—25厘米,播种深度2—3厘米,确保下种均匀,深浅一致,覆土严密,不重播,不漏播;播种时随种随压,未带镇压装置或镇压不实的田块要在小麦播种后及时镇压。当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80%以上时,应采用新改进的带状条播机等机械播种,防止排种口堵塞、出现缺苗断垄。

       适期播种。要保证在适宜播期内足墒播种,千方百计减少迟播特别是过迟播种的面积。长江中游的北部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至30日,南部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;长江下游地区宜集中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。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%—80%,土壤“抓土成团、轻丢即散”是小麦播种的最佳墒情。稻茬地区要做好秋播期间遭遇连阴雨的应对预案,立足于抗灾播种;旱茬地区小麦播种前墒情不足时,应提前浇水造墒整地,再适时播种。

      适量播种。适量播种是建立适宜群体的重要基础,要根据播种期(气温和冬前积温)、播种质量、种子质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播种量,确保合理的基本苗。大面积生产上,该区域适期播种时宜采用半精量播种,亩基本苗控制在12万—16万之间;迟于播种适期,要适当增加播种量,每晚播一天增加0.5万基本苗,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70%—80%。同时,也要根据墒情、秸秆还田整地质量等影响出苗和成苗因素适当调节播种量,分蘖力强、成穗率高的品种和整地质量好、墒情足、播种期早的地块适当降低播量,反之适当增加播量。

       坚持“有机与无机肥料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,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肥料相配合及化肥后移下移”的施肥原则。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,进一步推广配方施肥、高效施肥、精准施肥、机械施肥,提高肥料利用效率。亩产400公斤左右的弱筋小麦田块,亩施纯氮12—14公斤,其中70%做基肥,30%做拔节肥。亩产500公斤左右的中筋和强筋小麦田块,亩施纯氮14—16公斤,其中60%做基苗肥,40%做拔节孕穗肥。根据土壤基础地力水平,氮磷钾配比1:(0.4—0.6):(0.4—0.6)为宜,磷钾以基肥比拔节肥为5︰5较适宜。一般基肥可用尿素(含纯氮46%)5—10公斤、45%复合肥(纯氮、五氧化二磷、氧化钾含量均为15%)15—25公斤。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尤其要注意施足基肥,基肥不足的要早施苗肥,基苗肥应达到总施氮量的60%。有序推介缓控肥、生物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的配合施用。加大施肥机械的应用面积与使用效率,改表施、撒施传统施肥方式为种肥同播(不同位)、机械深施、水肥耦合、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,减少人工成本,提高肥效。

       稻茬麦区水稻田要开好排水沟、注意控制好最后上水时间,为小麦耕作播种创造好的墒情条件。小麦播后适时机械开沟,纵沟深25—30厘米、腰沟深30—35厘米、田头沟深35—45厘米,沟宽20厘米左右,畦面宽3—5 米。要确保内外三沟相通,排灌通畅,降渍防旱。开沟时注意均匀抛撒沟泥,覆盖麦垄,减少露籽,防冻保苗。

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做好预防小麦冻害预案,尤其是播种偏早、播量偏大的旺长麦田或部分播种偏晚、长势偏弱麦田,一旦冻害发生要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,确保安全越冬。

——来源: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

上一条:2023年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

下一条:迎中秋,庆国庆,山东诺诚金公司祝您节日快乐!

© 2020 山东诺诚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0209136号-1

产品索引

热线电话

400-6586681

扫一扫 关注我们

在线客服